感谢大家来看小编的文章,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如果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个关注哦!马上步入正题:大秦帝国如同一颗天空划过的流星,建立强大统一的王朝,又迅速灭亡,仅仅存在14年。有人说,如果秦始皇早立太子,扶苏接位的话,应该能缓和秦始皇的严苛政策,至少不会那么快速灭亡。秦始皇既然想把扶苏立为太子,为什么又不留在身边,直到到秦国灭亡扶苏才明白!。
那么秦始皇到底想没想立扶苏为太子呢?既然想把扶苏立为太子,为什么又不留在身边,反而把扶苏派到边关,远离政治中央,才导致死后给了赵高、李斯篡改诏书的机会呢?我认为,秦始皇是想立扶苏为太子的,而且是着重想培养扶苏的能力。但是他们之间是有政见上的矛盾,《秦始皇本纪》记载,当时秦始皇搞“焚书坑儒”、“ 重法绳之臣”,这种残暴的政策让扶苏很反对,在朝堂上直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当时秦始皇正沉浸在万世之功的喜悦中,面对扶苏的直谏,心理很不爽。原因有两点:一是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二是秦始皇的法治和扶苏倡导的仁治,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分歧。借着这个机会,秦始皇把扶苏派去边关,和蒙恬一起。有两层用意:一是给予惩罚,让扶苏知道敬畏皇权;二是用事实告诉扶苏,到底应该实行仁治还是坚持法治。
此时,秦始皇其实也知道仁治的好处,但是,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只有实行法治,才能维护统治的稳定和统一。只有等天下完全安定后,才能回过头来实行仁治。秦始皇把扶苏派到边关,就是想告诉他,国家对内需要实行严刑峻法,对外需要一堵强大的围墙。只有当这两件事做好以后,才能开始你说的仁治。我认为秦始皇确实有这个目的,不然为什么不把扶苏派到别的地方去呢?从这里可以看出,秦始皇其实是在着力培养扶苏,想要立扶苏为太子的心也很明确。根据春秋以来的传统,国君想要立谁为太子,就先派谁到其他国家当人质,目的就是锻炼处事能力。当时秦始皇已经灭了六国,没有外国可以派去当质子了,就只能派他去边关。既然秦始皇想立扶苏为太子,但是为什么没有给扶苏任何暗示呢。没有给扶苏暗示,是秦始皇的性格使然。因为他不喜欢给人暗示,他需要扶苏自己能悟出来。没有明确给扶苏太子名分,一是他觉得扶苏还没有完全锻炼成熟,二是他觉得还没有到立太子的时候。
秦始皇那个时候,一心追求长生不老,并没有觉得自己会死那么早,既然自己还能活很久,那自然就不用确立什么继承人。谁知道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病重,但是他觉得自己不会死,所以错过了立太子的最后机会。结局大家都知道了,秦始皇一死,赵高和李斯串通一气,伪造诏书,并且给扶苏和蒙恬扣上“不孝不忠”的罪名,让他俩见诏就地自裁。可怜扶苏见到诏书,伤心欲绝,拔剑自刎。他手握三十万大军,可见秦始皇想要培养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由于秦始皇太过严厉,他想立扶苏为太子的这个目的,扶苏至死没有悟出来,一切都只能说是天意,秦朝的短命,和秦始皇脱不开直接关系。有一种甜美的笑容, 让人目不转睛, 有一种青春阳光的气质, 让人充满青春的骄傲!喜欢尝试各种美范点亮你的美丽!感谢大家来看小编的文章,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如果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可以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