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档大型Hip-hop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以投资金额超过两亿的规模,成为爱奇艺2017年唯一一档S+级重点自制综艺,更是爱奇艺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网综头部节目。总制片人更是放言“《中国有嘻哈》在制作理念和交互技术上,是领先于这个时代其他同类节目的。”从《中国有嘻哈》看现象级产品如何确保用户留存。
对比以往的音乐选秀节目,《我是歌手》第六季节目应该还会继续的,虽然现在收视率不如前几季了,但是比起很多的节目来说,还是很有热度的,而且这档节目也算得上是湖南卫视的金牌节目了。
不吹不黑,《中国有嘻哈》节目虽然燃起了一些观众对国内嘻哈音乐的关注,但总体来说,整个节目还是沦为娱乐的谈资,网友的评论大多数都集中于对制作人的调侃,以及制作人团队粉丝团的怼天怼地对网友。
那么,我们从互联网产品角度来说说,《中国有嘻哈》的优势与局限性在哪儿?
推出全新内容产品,挖掘潜在用户需求
从产品的角度来讲,产品需要刺激用户的痛点并制造用户的期待感或者评论欲。《中国有嘻哈》对于受众的诱-惑在于,呈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音乐形式,营造了一种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给了地下歌手光明正大地站在聚光灯下的机会,也给彼此不服的对手一个生死对决的机会。用户的隐秘需求点被新鲜感满足--那些离一般人还有点远的街头、Hip-hop文化、表演到底是怎样的。
在过去,除了成都、武汉、北上广等城市外,普通用户是没有机会看到那些livehouse里rapper的表演。也许上一次看到在屏幕上的精彩说唱还是Eminem的《8 miles》,或者有人认为直播里的喊麦也算是rapper。这证明了这种潜在的用户需求是存在的,而爱奇艺却让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可以认为该产品(中国有嘻哈)算是通过一种全新的内容形式与选拔模式去挖掘用户潜在需求,这种新鲜的东西本身就具备了爆点。
用户审美疲态下,呈现新的爆点
选秀节目经历了过往快男超女多年的市场培育,草根明星培育的模式已经十分成熟,并成为前几年娱乐选秀的霸主。但相同的流程与节目策划,年复一年的雷同模式,观众对快男超女“流程式”的选秀节目已经审美疲劳。而近几年的《我是歌手》、《中国新歌声》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
从产品角度看,过往同质化的产品太多,想要吸引眼球,就要给用户新的爆点。
综观《中国有嘻哈》,吸引人的除了知名Rapper,TT、JonyJ等等。还有节目组所设置及引导的一系列冲突,典型的如被淘汰选手diss节目组、参赛选手diss制作人团队、地下派(Underground)diss偶像派(Idol)、嘻哈族(Rapper)diss喊麦……正是这一些或明或暗的冲突,构成了用户持续关注节目的动力,并引发了全民讨论热潮。
在《中国新歌声》、《我是歌手》吸引够足够风头时,迅速敏捷的推出同样是彰显实力、但是又足够小众的歌唱类节目《中国有嘻哈》,且通过到位的营销宣传、品牌包装与噱头,成功实现卡位。
自带流量的制作人,主打年轻一代
中国有嘻哈不是单纯的偶像选秀,说实话那些街头文化的发型与穿着亦或者说话风格不一定符合一般人审美。但毕竟要考虑受众群和收视率。你要说张震岳说唱不行,但他至少乐器和编曲玩的比大多数人要溜。你说热狗的FLOW不够炸,但人家绝对是华语说唱最有市场和号召力,且发过金曲奖唱片的唯一一个说唱歌手。
吴亦-凡的说唱技术就不说了,但有他当评委最大的好处是能给节目吸引粉丝---任何一种音乐形式要火,粉丝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女粉丝。因为她们更忠实,更热情,更愿意捍卫自己的偶像,更愿意传播。宋冬野的董小姐,赵雷的成都,甚至中国民谣之所以能形成现在这样的格局,姑娘们功不可没。
从本质上来看,该产品以定位街头而又颇具实力派的歌手竞技营造氛围。即以产品的自带的文化背景以及制作人的自带流量,带动广泛的受众群,拉动粉丝参与,瞬间引爆话题。
快餐式消费下,如何确保用户存留率?
该节目(产品)的局限性明显。娱乐歌唱类节目说到底是一种快餐式消费,从互联网产品的规则看,这类似于现象级的产品,当玩法与看点上不断重复的时候,也就离死不远了。也就是说,快餐式消费下的用户存留率往往很惨淡,这取决于在用户审美疲劳的时间节点上,在市场上是否有更为创新型的节目出现。
一旦外部出现直击用户痛点的颠覆式创新产品(歌唱选秀类娱乐节目),往往会对原有节目形式造成根基性的颠覆。当年,《我是歌手》的出现对快男超女选秀的颠覆就是根本性的。
(1)内容分享传播与产品,话题热度发酵升温
我们看到,作为周六晚上8点的黄金档,一边方面是爱奇艺大力推动。另一方面是中国有嘻哈通过话题引爆社交媒体。《我是歌手》、《中国新歌声》这类节目已经与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关联十分紧密,因为目前的节目分享与传播机制早已发生了变化。“你有freestyle吗”直接就引爆了微博,长时间挂在微博热搜上。
用户需求与习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边看节目边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分享话题正成为用户新的观看模式与习惯。未来的趋向一定是需要大量的话题量推动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演进,控制节目的舆-论与话题口碑走向。
(2)内容与产品价值链的延伸
喜新厌旧是人性本质,而歌唱比赛类娱乐节目的产品价值链短,是一种短期现象级产品的玩法,它的服务与产品均是浅层次,一招不可能吃一辈子。无论是中国好声音,还是中国有嘻哈,都在未来需要新的赛制形式,而这种创新需要其针对节目流程与模式向纵深扩展,对原有规则进行突破,制造新的玩法,进而产生新的爆点。
从应对外部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来看,产品需要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和价值,进而挖掘需求,超出用户期望。而这些可能是赛制、参赛歌手等等。
从互联网产品角度看,引爆潮流是必须的。对于中国有嘻哈这类现象级节目本身就有着线性的生命周期,即需要在下一秒给观众创造惊喜与悬念,主创团队需要有预设的环节上的爆点创新而不是依赖过去原有路径。
不过爱奇艺在中国有嘻哈上做的有过之而不及,每期都找话题来吵,第一期的freestyle,第二期各种剪辑想引起地下派(Underground)与偶像派(Idol)的冲突,可是节目组没想到,最火的是吴亦-凡点评gai。
(3)流量入口的拓展与推动传播空间的最大化
从产品传播角度看,独家版权策略虽然让爱奇艺自己稳稳把住流量,但同时也收缩了流量入口,压抑了各大视频网站网络渠道的话题传播。虽然短时间内为爱奇艺制造流量高峰,但这种策略与节目推广与品牌普及本身则是矛盾的。
从长远看,节目制作逻辑和节目传播的逻辑是不对应的,仅有一个互联网视频入口的分发模式远逊于多个互联网视频网站播出带来的传播与话题效应,而社交媒体产生全民话题的基础在于视频流量与传播渠道分散化。尤其对于中国有嘻哈的节目品牌,用户的忠诚度尚未形成之时。
传播观看渠道的单一化无疑使得话题量收缩,受众面收窄,也是对中国有嘻哈品牌与话题普及度的一种伤害。
(4)舶来品的本土化
目前来看,爆红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都是从国外引进,只不过通过各家强大的节目操控力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力上,使产品成功实现了本土化落地,但却缺乏成为优秀节目的原创精神。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在电视节目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当行业发展到顶端,产品本身与竞争对手的实力差异性不太明显的时候,唯有通过创新才能不断争夺流量。这也会成为两强相争的产品对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