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修的才,史书和演义都不吝啬华美词汇加身,《后汉书·杨震列传》有“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之记载,《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注引《世语》:"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三国演义》罗贯中更是诗赞之: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鸡肋鸡肋”,才子杨修死因,真的仅是才高泄密被曹操处死?。
那么杨修是如何从曹操所器到引火烧身的呢?演义里倒是罗列了几件事,一是一盒酥众食,二是曹娥碑压主,三是阔门毁园林,最后就是在进军途中,渲染鸡肋军令,导致曹操怒而杀害。小编不必耗费篇幅于此坊间传闻了,此文重在分析历史上的杨修,根本原因是为何而死。
出身不利。杨修之父杨彪,乃是汉朝老臣,《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世代享受汉禄,自然对曹操这般窃汉之权臣多有不满,史载“彪色不悦”,曹操当然对孔融、杨家这般大儒正统也心存芥蒂。同时,杨修还有个身份就是袁术外甥,在官渡决战前后这样的身份自然是让曹操很难对杨修不带偏见,《三国志》是这样说的:"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参与夺嫡。古代参与嫡长之争乃是朝臣大忌,尤其是曹操在接-班人的考虑上一直摇摆不定,这时候杨修却参合其中,且站错了位。史载曹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固然曹操作为一位诗人、文学家,对曹植的才能是颇有赏识的。但曹操更是政治家和身怀乱世终结者的雄心,彼时曹丕政治资源更丰厚,曹丕的智囊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实力雄厚,且曹丕是长曹植是次,满朝文武循古制更多,杨修深陷其中且处于劣势,自然难逃一死。
可见,杨修之死,深层次的原因当然不是恃才傲物,贾诩、荀彧、司马懿皆是奇才且脾性多少古怪,也没见曹操有杀心,更不可能像杨修一样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名义收杀。将杨修之死怪罪于曹操妒才心胸,恐怕是尊刘贬曹的罗贯中小说才能杜撰的遐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