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短命王朝的集锦,几乎每一个朝代都充斥着反叛的戏码。那么,为什么五代时期没有出现稳定的王朝,而往往是二世而亡呢?为什么说五代是中国朝代更换最频繁的时期?。
这其实与五代的分类方式有很大关系。因为按照中国正统王朝的划分,这些王朝都不能称之为王朝。虽然表面上很多国家都奉五代的正朔,可事实上,五代从来都没有实现对自己治下的完全统治,一些强藩不仅不听从五代的命令,同时还经常在五代更迭时保持中立。
后唐灭掉后梁实际上只是占据了后梁的国都而已,其他地方依旧是后梁的藩镇。可是,晚唐时期常年的藩镇割据让人们习惯了反复无常,后梁倒了就投靠后唐,后唐倒了就投靠后晋。毫无忠诚可言的地方藩镇让王朝更迭变得异常容易,反叛一方并不需要征服前一朝代的所有领地,只需要占领首都就可以了。
中央的脆弱让地方藩镇时刻存有一颗不臣之心,后唐之后经常出现带兵平灭叛乱的大将转过身来就反叛。假如这些野心家都成功的话,五代恐怕已经变成十几代了。
地方的不臣之心也就导致了中央政府建立以后就会趋向于消解地方势力,也就是进行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就会引起地方的不满,原有的不臣之心就会受到刺激,因而经常性地发生反叛。比如,后唐时期,石敬瑭就因受到中央的猜忌而勾结契丹起兵谋反。
除了以上这些以外,五代的特殊地理位置也使得王朝更迭更为频繁。五代所处的位置实际上是四战之地,北面主要受到契丹的威胁,南面则受到南唐的威胁。这就导致五代时期的中央政权不得不让地方藩镇,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方藩镇掌握较强的权力,这本身与五代必须要做的中央集权实际上是背道而驰的。
当时的中央政府可谓是非常尴尬,表面上它是藩镇的上级,可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松散联盟的盟主。它不得不时常防着手下的藩镇,却为了保护自己又不得不分给他们权力和兵力。五代虽然成功地消灭了很多反叛的将领,可这种矛盾还在促成下一次朝代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