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伏妖篇影评,我从不把《西游记》当神魔故事

本文作者 " 韩松落 ",现居兰州,目前已发表了 80 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 App 搜索用户 " 韩松落 " 关注 Ta。豆瓣影评 : 我从不把《西游记》当神魔故事。

豆瓣影评 : 我从不把《西游记》当神魔故事

每次看到周星驰的 " 西游 " 电影,相信你我都有同样的感觉:" 西游记 " 为什么是这样的?孙悟空长这样?唐僧这么讨厌?唐僧鞭打孙悟空?孙悟空想杀死唐僧?仙境这么恐怖? 《大话西游》是这样,《西游降魔篇》是这样,和徐克合作的《西游伏妖篇》,依然是这样。 孙悟空尽管是林更新扮的,却帅不起来,不像六小龄童那么浓眉大眼金光灼灼,猪八戒沙僧的面相也不是厚道老实一路,而是怪异可怖。师徒四人的关系,更是略显狰狞,唐僧并不是满心正念,反倒充满私心杂念,总要用一些并不高明的管理手段,协调四人的关系,威逼哄骗他们走下去。 恐怖,荤素不忌,屎尿屁齐飞,不论仙境魔界,都阴云密布。 为什么? 因为,他要讲述的,恰恰是至深至浓的情,是毫无理由的念念不忘,是人妖神魔身份也不能阻挡的爱欲,是明明知道自己资质浅陋恶念丛生,却仍然不肯丢掉的信念,是明明知道路途迢迢千难万险,却仍然不肯放弃的行走。 所以,必须另类,必须古怪,必须声东击西。 从电影的角度,美不能只用美来表现,那太简陋了,情不能只用情来烘托,那太简单了,必须把美藏到不美里,把情藏到非情中。 从个人性格的角度,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周星驰习惯用漫不经心来掩饰深情,用不提不问,来说明念念不忘,用面无表情,来掩盖心里的波涛翻滚,用丑化、矮化羞辱自己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执着,用谩骂、毁谤、践踏、诅咒自己信念的方式,来说明信念有多么牢固。 而从宗教的角度,佛必然藏在诸形诸相里,法藏在求法的道路上,藏在我们以为不至如此偏偏如此中。 《西游记》小说里,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都丑陋古怪,仙境和魔窟一样光怪陆离,是 " 以为如此却没能如此 ",但后来的《西游记》电影电视,却尽力美化他们,陷入了 " 以为如此果然如此 " 的表面美感里。 周星驰的 " 西游 " 美学,却是 " 以为不至如此偏偏如此 "。《西游伏妖篇》里的师徒四人,和我们想象中的英雄、神魔都不一样,他们是满身缺陷的人,那缺陷甚至还大于常人,但就是这么一群满身缺陷的人,走在了求法的路上。 他们要面对自己的恶念。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其实是一个人的多种性格元素的化身,是虚荣(唐僧一开始就梦见自己已经因为取经胜利获得了荣光)、伪善、暴虐、贪婪、愚笨展览会,而唐僧和孙悟空,更是这些性格元素的集大成者,他们是对手,却也像一个人的两面,是变身前后的海德博士。 他们在纠缠恶斗里,在互相驯服里,激发出了自己身上最邪-恶、最暴虐的一面。 唐僧本不至此,孙悟空也未必如此,但当他们相遇,当他们开始驯服对方,恶念就开始释放,释放越多,磨砺越多,他们最终找到了和对方相处之道,也找到了和自己相处之道。 他们要面对自己的不信。 信念一旦产生,是否就不会消失、偏移、变样?不,信念永远是摇摆不定,真假难辨的。比丘国就是真假信仰的交会之地,比丘国人貌似有信,貌似在姚晨扮演的九宫真人领导下,获得了某种信仰,事实上,九宫真人拿给世人的,是假信仰,是戏法、魔术和妖言的结合,但人们更愿意接受这种假信仰,因为它是眼见为实的、即时反馈的。 比丘国人陷入了假信仰里,唐僧和孙悟空则陷入了 " 识破了假信仰 " 的迷障中,他们必须要坚定正信,面对自己的摇摆不定,才能对付层层迷障。 他们要面对自己的迷惑。 白骨精故事,是一个与迷惑有关的环节,小善非善,布下幻境,让师徒四人远离自己该走的路,远离自己命定的命运,去面对迷惑,他们只有摆脱这种迷惑,才能重新回到正道。 而消除恶念,建立信念,摆脱迷惑,是我们人生功课里,必须要做的功课。我们要消除与生俱来的暴虐乖戾,识别真假信念,摆脱心灵迷局,才能找到 " 段小姐 "(有人说 " 段小姐 " 其实是观音变的),取回真经。 所以,我从不把《西游记》当神魔故事,它其实是我们人生路途的隐喻,比真实的人生更像人生,包藏了我们有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与困惑。它看起来神佛漫天,脑洞大开,其实处处都能和我们的生活对应。 所以,众多《西游记》故事里,我也更喜欢周星驰的 " 西游 ",行至人生中途的中年人,在苦思冥想、苦苦求索之后,给出了他的生命感悟,狰狞而优美,阴郁却光明。 韩松落见好|日常生活美学 微信 ID:hansongluo85

豆瓣影评 : 我从不把《西游记》当神魔故事

( 全文完 )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