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辩护人》始对韩国电影有种莫名的偏爱。悲剧浪漫主义——《暗杀》影评。
上一次看韩国战争片还是《太极旗飘扬》,讲的是朝鲜半岛的战争,描写的是真正的残酷和人性的黑洞。每当写作遇到瓶颈,我喜欢看电影。夜半,一个人静静地在家看完了《暗杀》。在这个不三不四的日子(3月4日)“悦眼看世界”影评开张。
这是一部披着动作悬疑大-片外衣的主旋律反法西斯影片,搭载着沉重的家国主题和真实的历史原型,导演也依然让内核和形式相得益彰地融合在了一起,牵出了间谍、阴谋、叛变、枪杀、爱情、亲情、友情。《暗杀》胶片样昏黄的色调,旧上海的布景,不时让我有穿越感。导演崔东勋以此在向上世纪80年代的港产枪战致敬。
影片表面上虚构的暗杀团故事背后依然是严谨的历史脉络,对时代感和环境的还原尚算真实。全智贤端着重达10斤的莫辛—纳甘步-枪在屋顶上狂奔的镜头、在富家千金姐姐和狙击手妹妹之间来回切换的演出成为了片中丝毫不逊色于男性角色。美貌与才华并重男主河正宇和李政宰最后在街头的一场互搏,让人血脉喷张。
《暗杀》将“反日”与“弑父”嫁接在了一起,伦理的纠葛一方面弱化了国族的忠义。但在另一方面来看,在全智贤对父亲举起枪时,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也重叠在了一起。片中的三位主角——全智贤的独立军狙击手和亲日高-官女儿、河正宇的雇佣杀手与爱国斗士,李政宰的临时政府专员与投日叛徒身份,他们每个人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以及在其间摇摆不定最终被时局推向的某种个人选择,亦对应着当时历史时局下韩国未定的命运。影片教科书一般的三幕式编剧实在让人赞叹,每一个主要人物的描写都极为到位,而次要人物的表现也均是点到为止,恰到好处。想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人物表现不仅有外部矛盾,同时也不乏内部自我的矛盾。
《暗杀》在人物的设计上,加入了诸多细节,对双胞胎姐姐骄纵性格的刻画在试衣一场戏中可圈可点,也为后面她去找寻妹妹埋下伏笔。河正宇饰演的雇佣杀手在地道逃生时,谈论的却是“要去夏威夷看不穿衣服的女人”。这种反英雄化的戏谑桥段在相当程度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感,也是好莱坞类型片中常用的手法。
韩国电影拷贝不少好莱坞电影的形式,但在最终的骨血里,依然是儒家传统纲理伦常那一套。这也是为什么,全智贤那迟疑的弑父的一枪,需要河正宇来帮助她完成。有人说,这是韩国电影要走向世界需要克服的壁垒——形式上的世界化与内里的国族文化间的不解矛盾。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道德伦理的碰撞出的火花不正是亚洲电影的魅力吗?
有人说《暗杀》缺少个性,言外之意就是缺少了一些独特魅力。《暗杀》在类型片范畴内完成度很出色,不过它的出色,全部局限于中规中矩的类型框架之内。演员姿色上乘,光影声色达标,叙事完整流畅。对于一部商业片,微词变得几乎有点多余。崔东勋不是昆汀,也不是吴宇森,不是奉俊昊,更不是朴赞郁,向他和他的电影索取个性,似乎是个不合理的要求。而一部电影,要在好看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终究还是需要点别的东西。所以如果满分10分,我只能给《暗杀》7.5。
一样的抗日题材,《暗杀》制造的是传奇,天朝抗日神剧生产的却是笑话。不搞呆板说教,没有天雷滚滚,正经的娱乐,才是弘扬主旋律的最好方法-论。在此意义上,《暗杀》的好看,没什么让人为难情,只会让某些人惭愧。(本文全部图片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