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你的名字观后感,宫崎骏就像罗大佑 新海诚好比李宗盛

此前在国内上映的电影《你的名字》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该影片一度受到了网友的好评,看完该影片的网友们更是评价宫崎骏就像罗大佑,新海诚好比李宗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你的名字》的观后感。

《你的名字》观后:宫崎骏就像罗大佑 新海诚好比李宗盛

朋友圈刷屏事件,总是说来就来。支付鸨、罗一笑事件余温未散,我的朋友圈,迎来了新一轮刷屏。不过,此次刷屏有所不同,并非没有一丁点防备,而是预料之中的。

这要缘于我的一个宅男朋友,A君。几个月来,他一直心心念念一部影片,新海诚的《你的名字》。这部影片,八月在日本上映时,突破百亿(日元)票房只用了28天。纵观日本影史,也仅次于《千里千寻》的25天。也是继宫崎骏收山之作《起风了》之后,三年来,首次能斩获这般关注度的日本动画电影。

因为影片是先于国内院线上映,网上早有资源流出。但不论是枪版,高清版,还是蓝光版,A君虽说心痒难带,但一直忍着没看。我不禁有些好奇,难道说,A君支持正版的觉悟变这么高了?细想又不对,以我对他的了解,就算先行看网络资源,也定会去影院补票,还会二刷三刷。我就问他缘由,A君的答案,倒是有些出乎我意料,他并非不想先行看网络资源,而是舍不得看,要等着《你的名字》上国内院线,去影院一次哭个爽。这个心理状态,倒是有点像我小时候爱吃小龙虾,会强忍着“剥一个吃一个的”冲动,选择先剥完所有虾壳,再一次性大快朵颐。

我没有A君那么强的自制力,在朋友的多次安利之下,早已沦陷看了网络版。但因为A君,早在《你的名字》在国内上映前,我就笃定,这部影片在国内也会是刷屏级。因为A君,引发了我的三个思考。

第一个思考,我们为什么爱看电影?

包括我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人,喜欢观影,是想给自己做一场白日梦的机会,体验人生另外的可能性。人类热衷戏剧,也非从电影开始,自古都是如此。戏剧的起源要追溯到原始的祭祀活动,人类在舞台上模仿或者创造一个个角色,观众就在台下代入到舞台上的人,获得共鸣的快感。这也让我更加理解A君,为何想在电影院获得哭成狗的快感。何况今年烂片当道,国内同行衬托下,中国观众想去影院爽一把的欲望,已经压抑许久,《你的名字》上映,相信会带来观影需求的井喷。

第二个思考,影片核心受众的二次传播能量。

为了更好理解核心受众,不得不提下《大圣归来》,大圣的意外蹿红,是出品方都没想到的。大圣的核心粉丝自来水,是一个热衷于分享和安利,有着强大的内容创作能量的群体。这让我笃定了《你的名字》核心受众的二次传播能量:一则是我坚信,喜爱日本动画电影的二次元圈子,有着强大的内容创作能力,围绕影片势必产出一系列的优质内容改编,因为对那些二次元内容创作者来讲,创作本身,就是其吸粉、获得群体认同的重要途径。二则,是片方对UGC内容,有意的主动引导。国内上映前,有个很有趣的传播,席卷朋友圈的《你的名字》电影同款滤镜,它将你拍摄的生活照转换成电影画风,通过全民玩坏的UGC,让网友获得炫耀和分享的快感,一直是很高明营销手段。

第三个思考,新海诚的前作都算不上卖座,为何偏偏《你的名字》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华语乐坛,有两位不得不提的大哥。一位是李宗盛大哥,另一位是大哥的大哥,音乐教父罗大佑。李宗盛写的歌,唱的是百味人生,直击我们内心;罗大佑写的歌,吟的是纷纷人世,悲悯世间。罗大佑是我们仰望的人,李宗盛则更像我们中的一员。之所以提及这两位大哥,是因为《你的名字》票房大热,让不少网友将新海诚和宫崎骏作对比。就我个人而言,宫崎骏就像罗大佑,俯瞰着众生,在动画中给你剖析人性中的真善美,表达他眼中的大爱;新海诚更像早年的李宗盛,描绘的是饮食男女的小情小爱。

新海诚的作品,其故事内核也一直未变,导演也直言,不会和前辈宫崎骏相比,他更擅长表达的是少男少女的情感。《你的名字》也不例外,依旧是新海诚熟悉的情感内核,甚至连美元元素,依旧是电光、时空、云海、星光,这些标签式的元素。之所以《你的名字》能商业口碑双丰收,在我看来,是新城海多年来死磕青春动画,描绘少男少女的情感愈发娴熟,再混搭上日漫经典青春元素,配合新海诚标签式的美学,成就了这部青春动画领域集大成之作。

对于创新,我有个偏执的想法,多数创新,源于混搭。《你的名字》混搭了诸多元素,你很难以单一的元素,阐述这部影片。有少男少女交换灵魂的猎奇元素;有本以为是同一时空,其实是平行时空的时间错位;也有灵魂互换和时空穿梭下碰撞出的命运感;片尾还让我联想到细田守的《夏日大作战》;也有每次相遇之后都会逐渐忘了彼此,爱情中永恒的遗忘和回忆主题;还有日式传统文化,口嚼酒,古老神社的巫女;甚至青春片的悸动,本以为倾慕学姐的男主,早在一次次灵魂交换中爱上女主而不自知......可以说新海诚将日式动画中各类经典元素混搭,呈现了一个新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还不显得突兀。

混搭不等同于堆砌,两者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国产青春片元素非常之多,杂糅了堕胎等狗血桥段、照搬了流水账式的青春生活,但这只能称之为堆砌,因为人物动机混乱,影片内在逻辑狗屁不通。同样,如果新海诚的《你的名字》,人物情感内核都不自然,人物动机也不符合情感逻辑,那杂糅再多元素,也只能算是堆砌。

幸好,死磕青春动画的新海诚,不是那样的新海诚。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