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她是林黛玉的原型,虽红颜薄命,却惊艳了明末清初的天空。
「全面展现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我们为您一一讲述」
那日,丹桂梢头缀,黄花绽竹篱
抛情引墨顿成诗,她倚窗而望
灯花摇碎凤头钗,双眸尽是哀伤
她如玉山之映人,却永远消失在
新婚临近的一个晚上
她就是明末才女,叶小鸾
叶小鸾,字琼章
出生书香世家,文学家叶绍袁幼女
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
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
却在将嫁时暴病身亡,年仅十七岁
犹记得暮春时节,她晨起小步园游
曾写下这么一首小诗——
清晨趋东径,沐雨薄似纱。披拂轻风过,飘落一瓣花。
——叶小鸾作,叶绍袁《午梦堂集》载
后人皆对叶小鸾十分怜爱
曹雪芹把她写成了黛玉
陈廷焯则认为她“较胜于朱淑真”
陈维崧评价她“如玉山之映人“
最初,读沈宜修《季女琼章传》
始初识叶小鸾——
“四岁,能诵《离骚》。不数遍,即能了了。又令识字,他日故以谬戏之,儿云:‘非也,母误耶?’,舅与妗甚怜爱之。”
似这般聪慧可爱,小眉头微皱
目眶冉冉动,说:“非也,母误耶?”
读罢怎能不让人心生怜爱
“每日临王子敬《洛神赋》,或怀素草书,不分寒暑,静坐北窗下,一炉香相对终日。余唤之出中庭,方出,否则默默与琴书为伴而已。”
怪不得后人说她的词
“皆似不食人间烟火者”每日仅以“琴书为伴
惟诗酒是务,了不关世事”
这样写出的词自然会纯洁清透。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
隔墙影绕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
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
花,是美妙的
隔墙绕影,争艳芬芳
却仍旧抵不过风雨的摧残
花褪去,她却依然伫立在原地
静候时光老去,为伊
可惜,那蔷薇
像所有的蔷薇,只开了一个早晨
她短暂的一生,就像那一瓣落花
她自号煮梦子,可那一枕黄粱梦
却始终也没有煮熟
煮梦未成秋梦短,三生石上指空弹。
只今韵存魂已去,疏香阁中静无喧。
寻尽仙踪未返生,空有流苏素雪轻。翻到眉子砚上句,彩云飞散仅传名。
尘世堪嗟,流光难倚
弱水蓬莱远,闲愁难自降
深深一点红光小,薄缕微烟袅。
锦屏斜背汉宫中,曾照阿娇金屋、泪痕浓。
朦胧穗落轻烟散,顾影浑无伴。
怆然午夜漫凝思,恰似去年秋夜、雨窗时。
她性格高旷
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
她淡然无求
济楚清雅,视金钱若污物
她鬒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
端鼻媚靥,明眸善睐,秀色可餐
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
她比梅花,觉梅花太瘦
比海棠,觉海棠少清——
堪笑西园桃李花,强将脂粉媚春华。
疏香独对枝梢月,深院朦胧瘦影斜。
傲骨欺霜映碧绮,数竿修竹伴清幽。
年年燕子无消息,春信谁将寄陇头。
——叶小鸾《咏梅》
《分湖石记》作于1632年
这一年夏天,江南地区遭遇罕见的大旱
连野阔的分湖也因此一眼望得见底
有人在分湖中看见水底
有层层叠叠数不清的太湖石
叶小鸾随父亲查看密密麻麻的石头时
种种奇思妙想涌上心头
历史和现实的联想,使她拿起笔来
《分湖石记》就此永流传——
“则石之沉于水者可悲,今之遇而出之者又可喜也。若使水之不落,湖不涸,则至今犹埋于层波之间耳。不固亦有时也哉”!
——叶小鸾《分湖石记》节选
该文一虚一实,一抑一扬
一废一兴,一悲一喜
构思巧妙,情景相生
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父亲叶绍袁评道——
“何必韩、柳大家,初学古文辞,辄能为此,真是千秋灵慧。若使天假之年,当在班、蔡以上。”
可惜,叶小鸾的文章极少
仅存三篇,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就在叶家喜气盈门张罗小鸾婚事时
小鸾忽然得了重病
病情急转直下,小鸾倚在母亲沈宜修的怀中
星眼闪耀着泪光
林黛玉的性格也与叶小鸾极相似
以才情而论,林黛玉与叶小鸾不相上下
在众姐妹中冠绝群芳
从对生活的态度说,她们都不喜奢华
潇湘馆的布置以冷色调的绿为主
种植竹、梅等植物
叶小鸾在游西湖时喜笙歌去后之水色
特别是林黛玉中秋联诗时的“冷月葬花魂”
春色二分付水流,风风雨雨送花休。
韶光原自不能流。
梦里有山堪遁世,醒来无酒可浇愁。
独怜闲处最难求。
附:现存叶小鸾书法与绘画一览——
叶小鸾《花卉虫草》
责任编辑 | 明若清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