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不断出手实体项目,背后用意你真的能看懂吗?万达不断出售实体行业!王太子说出真-相!。
海外并购受阻,国内资产出售。
作为第一代主流地产商的代表,万达是最早从住宅销售为主的开发模式,转为持有商业为主的企业或之一。
有朋友可能不同意,因为即使到现在,万达的收入来源中,住宅产品的销售收入仍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但从具体产品形态看,住宅和商铺销售是为万达mall服务的。换句话说,住宅和商铺的销售,是为了获得现金流平衡,万达谋取的,是持有型物业。
分析万达的转型,有两种。一种是万达集团层面的转型,其实是多元化。即它从商业地产开发运营,进入文化娱乐领域,经由万达院线、万达电影,收购了一批国外资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娱乐全产业链公司。
查询工商资料发现,至少有84家万达广场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减少,累计减少401.6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5家万达广场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减少,发生在2017年5月8日至7月10日的短短两个月之间;剩余有4个项目的减资发生于2015年7月28日至8月17日,有5个项目的减资发生在2017年2月9日至4月28日间。
这些项目的减资数量有多有少,多的如唐山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从24亿减少到5000万,少的如苏州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从9000万减少到5000万。
最近几年,万达发起了数额巨大的海外投资,包括文化娱乐和商业地产。5月起,万达的海外项目融资受到影响,并不可避免地波及内地项目。这是一个偶发因素,却是促成王健林毅然将万达商业全面向轻资产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从商业开发量和持有规模看,万达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大象。且不说它刚卖掉的13个文旅城和77个酒店,单单说它截至7月26日已经开业的205个万达广场而言,就已是全球最大的商用物业持有者。
2017年新注册成立的江门万达广场置业有限公司、巢湖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宿迁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均为1000万。
而在万达广场发生大规模减资之前,万达文旅城在注册资本金上已经上演了一出“捉放曹”。
在融创收购万达文旅城之前的一两个月,大多数项目公司出现了减少注册资本的行为,而在融创收购之后,注册资本又增加了。
万达转型轻资产模式是否成功,要看它的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不是销售收入,而是来自持有型物业的租金。2016年租金在万达商业利润的占比,已经超过50%,为195.8亿元。按照王健林的说法,租金收入的年增幅要在20%以上。
这意味着,万达商业2017年的租金收入要达到230亿元。按照这种增长速度,大约6年后,万达商业的租金收入就有望达到800亿元,纯利可达400亿元。这么一算,吓了我一跟头。当然,这只是理论推算。如你所知,商业的未知和不确定,总是超乎想象。
再多说几句。我个人一直强调,商业的事情还是要用商业逻辑来解释。非商业的猜测,也许1000种总会有一种接近真-相,但永远不会是真-相本身,除了满足饭后八卦和阴谋论的好奇心,它大概率不会被证实或证伪。
万达的封闭性,让包括我在内的外人,对其企业文化,是不了解的。万达模式在获取土地时所拥有的强悍话语权,一度让包括我在内的外人存有质疑。但万达发展到今天,殊为不易。跳开商业逻辑的踩踏,尤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