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钢是最好的钢吗,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在中国古代的冷兵器制造钢材中,百炼钢恐怕是质量最高的产品。不仅用来制造名刀宝剑,还成就了文学那句经典的成语:百炼成钢。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百炼钢的技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渗碳钢发展而来的。古代的铁匠和军工专家在炼制渗碳钢的实践中,发现反复加热锻打的次数增多以后,钢材就变得更加坚韧了,于是很自然地把它定为正式工序。这种反复加热锻打的工艺,已超出了一般锻造成型的意义,而成为冶炼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能使钢材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化、夹杂物减少和细化,从而显著提高钢材的质量。

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现代还原百炼钢宝剑的表面花纹细节

河北省满城县汉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佩剑、钢剑和错金书刀的金相分析表明,这些钢材的原料和河北附近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渗碳钢成份一致相近,但中山靖王刘胜的宝剑冷兵器钢材质量却提高许多,它已经减少了含碳不均匀的分层现象,夹杂物和尺寸和数量也大大减少。这些都是由于反复加热锻打的结果。同时反复在炭火中加热,还会继续渗碳。通过比较,可以清楚看出中国钢材由渗碳钢到百炼钢工艺雏形的早期发展过程了。

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百炼钢佩剑

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百炼钢错金匕首

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铁剑,长达1米,由于年代久远早锈迹斑斑

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铁剑表面属块炼铁锻打渗碳钢制造

随着百炼技术的萌芽,西汉时代的钢材热处理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山靖王刘胜佩剑和错金书刀不仅经过了淬火,而且使用了刃部局部淬火的技术,分析表明刀的刃部坚硬而背部较柔韧,这样的刀,刚柔结合,锋利而不脆。《汉书》中所说的:“巧冶铸干将之朴,清水粹其锋”。正好与上述刘胜佩剑相印证。同样,钢材的正火与退火等提高韧性和延展性的方法,在西汉后期即公元1~2世纪的汉墓出土各种冷兵器文物中发现了。如呼和浩特二十家子出土的西汉铠甲甲片经过检验都经过退火,进行表面脱碳,只有将温度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保持炉内适应的气氛,才有可能达到这种效果。

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百炼钢就是铁匠反复折叠锻打渗碳铁提高坚韧

可以想象古代当年的铁匠锻造百炼钢冷兵器,“千锤百炼”是十分艰苦的工作。据记载,三国时代的曹操请能工巧匠为他自己和儿子炼制宝刀5把,费了三年时间完工,这可能有点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百炼钢技术是很有讲究的。这种刀叫做“百辟刀”,在曹操的《内诫令》中称为“百炼利器”。曹操的儿子曹植写了一首《宝刀赋》,对炼制宝刀的生产锻造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当时满庭炉火熊熊,钢花四溅,锻工们奋锤猛击,像传说中的“乌获(古代传说中的大力士)”那样钢强有力。铁匠们“熔铁挺英”,似传奇式的冶铸大师欧冶子一样高明。

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龙泉宝剑精品—周正武龙泉草钢紫电剑

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龙泉国际锻剑大师周正武先生

揭秘古代真实的百炼钢

▲百炼钢两刃三尖刀表面特有的花纹

浙江省龙泉市相传是欧冶子曾经制剑的地方,以前叫做龙渊,因渊字与唐太宗李世民之父李渊名字犯讳,唐代以后改叫龙泉。龙泉当地今人还建有欧冶庙纪念欧冶子,这里至今仍是著名的“龙泉宝剑”产地。精品宝剑工艺精致,产品畅销海外,可认为是一种历史流传下来的百炼钢工艺。汉代还有一位名匠阮师,是制刀的能手,“古有阮师之刀,天下之所贵也”。他费了三年艰苦的劳动,制成刀一千七百七十口,平均大约两刀制刀三把。由于过度劳累,阮师的双目也因此而“丧其明”(双目失明)。

从现有史书来看,中国古代的百炼钢工艺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其初始阶段是用块炼铁为原料,进行反复加热渗碳和锻打,这是百炼钢工艺的雏形。后来随着用生铁炒钢(包括炒熟铁)这新技术出现,百炼钢工艺则改为用熟铁或炒钢作为原料,这才是百炼钢的真正成熟阶段技术。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