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揭秘记载诸葛亮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在封建王朝的统治情况下,不管是开国帝王还是农名起义军领袖,基本上都是军人和武夫。换而言之,很少有文人成功推翻一个封建王朝的先例。不管是诸葛亮还是曾国藩,虽然都曾带兵打过仗,但究其本质来说,还是淡泊宁静的文官。也即在心态上,很难产生取代自己所在王朝的念头。揭秘记载诸葛亮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揭秘记载诸葛亮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军事实力方面。曾国藩这种当皇帝的现象,历史上魏晋宋都有先例,说曾完全没有考虑,恐怕也是假的。只是比较一下,无论与曹操、司马师还是赵匡胤相比,曾国藩的军事实力都不能相比的。当时的皇帝几乎都没有实力,而军政权力都掌握在后者手中。而此时的曾国藩仅仅掌握了部分军事权力,政治权力基本上还牢牢掌握的皇族手中。曾国藩虽然也算是入阁拜相,根据清朝的体制,政治权力还掌握在皇上和恭亲王为首的内阁手中,曾根本没有控制到。单纯就军事而言,曾掌握的军队主要是长江水师和曾国荃的部队。如果在太平天国灭亡之前造反,能不能跟洪秀全合作是个未知数。而太平天国灭亡之后,如果跟李秀成合作,当然有成功的可能。但当时的局面,对曾国藩造反并不利。

即便诸葛亮和曾国藩产生了称王称帝的念头,势必会存在强大的外部阻力。

1、文人是造不了反的: 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般的开国皇帝或者起义军的领袖,大多是军人武夫,或者甚至是流氓无赖,读书人造反的很少,而成功的几乎没有……,而孔明或许也是这种心态……诸葛亮要做圣人,千秋万代,万人景仰。 

2.集团外部的阻力: 从孔明这里看,荆州集团虽然很强大了,但是益州集团尚且有李严手握重兵、原从集团也有赵云,这些都不能不让孔明有所顾忌,即使是他二人后来死了,但是魏延和马岱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些人对蜀国忠诚这是无疑的,但是在那样的大是大非前,应该就不会对诸葛亮也忠诚了,毕竟于公于私他们都不会选择孔明的。(顺便澄清一下,魏延是以部曲归属刘备的,不存在演义里说的那样叛变的事情,同样,这么说来,魏延即使是荆州人,也未必算得上是荆州集团的)

3.集团内部的阻力: 再说孔明方面也不能保证自己荆州集团的所有人都会在这一时间上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何况像杨仪那样的小人会做出什么,孔明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孔明很早看出了杨仪的为人,这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

4.外部方面的阻力: 吴国是不是支持诸葛亮已经很难说了,南蛮和西羌乘机造反却是可以肯定的,而魏国看着蜀国内乱,难道还不会蠢蠢欲动?这个时候,孔明难道还能玩安居平五路的游戏?这是不可能的了,能有所少人听他的?(历史上是不是真有安居平五路也真的很难说)

5.兵民厌战: 北伐的军队虽然不会厌战,但是后方的军队就难说了,而且就三国后期来看,诸葛瞻之所以兵多还败在邓艾的手上,除了本身的战略战术有问题外,士兵就不参战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从这点看,成都尚且有那麽多士兵但是仍然投降这件事就容易解释得多了。同样,尽管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但是益州却一直远离战争,所以人民厌战也是必然的。 6.最关键的一点: 孔明他是以继承先帝遗志、打-倒篡位的曹魏、恢复汉家江山为号召力的,倘若他称帝的话……自己也篡位,还好意思说曹魏么?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很多事情就都会对自己不利了,届时,也必将丧失人心、众叛亲离……在那个时代,道德要素是很关键的,造反不是很简单的事。曹操都不敢做的事,诸葛至少的想法是和他的想法一样。 其实……孔明虽然没篡位,但是在他干掉了李严以后,蜀国的军政大权几乎可以说全部在诸葛亮或者说荆州集团的手中,诸葛亮是一个实质上的皇帝,刘禅只是傀儡罢了,孔明也就没有必要自己当皇帝了。

揭秘记载诸葛亮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揭秘记载诸葛亮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而曾国藩在领导湘军起义的时候,也是打着忠君报国的口号。那么,称帝同样是自毁声誉,丧失湘军的凝聚力。 尽管阿斗扶不起来,但一旦诸葛亮对刘禅不轨,难保手底下的势力分化。对于曾国藩的湘军,不管是李鸿章的淮军,还是左宗棠统帅的军队,一旦曾国藩谋反的话,都可能要面临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反击。

揭秘记载诸葛亮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

从简而说,对于这种能够直接影响国家兴亡的人来说,诸葛亮和曾国藩既没有称帝的可能、又没有称帝的必要。孔明虽然没篡位,但是在他干掉了李严以后,蜀国的军政大权几乎可以说全部在诸葛亮或者说荆州集团的手中,诸葛亮是一个实质上的皇帝,刘禅只是傀儡罢了,(这样就很好解释刘禅为什么反对为孔明立武侯祠。)孔明也就没有必要自己当皇帝了

更多相关文章